华北日报
您的位置:主页 > 房产 > 文章正文

产业生态交通3大关键词 厘清12市“融湾重头戏”

南都讯7月26日至27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融入大湾区,借着大湾区建设的“春风”实现自身的发展,让大湾区周边的城市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8月以来,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市纷纷召开市委全会,部署下一步如何融入大湾区,迈出“融湾”步伐。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各市的发展基础、资源优势各不相同,因而“融湾”过程中的抓手和重点各不相同。但无论是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的城市,还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城市,均表现出对于参与湾区产业分工寻求产业融合、利用生态优势服务大湾区和夯实与大湾区之间的交通连接的迫切需求。

南都记者从产业、生态、交通三大关键词,厘清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2个市“融湾重头戏”。

产业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续召开的市委全会,均对产业融入大湾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交通

无论是产业融入大湾区,还是打造大湾区旅游生态圈,交通的通达必不可少。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跟周边拓展区之间的联系,必须靠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港口建设、机场建设和整个轨道交通进行连接,发挥更好的组织集聚效能。

生态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休闲旅游产生更大的需求。

关键词1产业融湾

根据自身优势参与湾区分工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依托,推动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

对于欠发达的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来说,深度融入大湾区正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近期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召开的市委全会来看,各地的全会不仅是为下一步城市发展定位,而且也是对如何“融湾”的一次把脉。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支撑,“融湾”的关键也在于“产业融湾”。此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已提出,要支持大湾区优势企业参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产业协同共建。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续召开的市委全会,均对产业融入大湾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各市均希望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对接湾区市场需求,深度参与湾区分工体系,承接湾区产业转移。这也是产业“融湾”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各市在“产业融湾”的过程中,均有不同侧重点和抓手。

茂名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茂名要努力在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中找准定位,打造高水平的特色产业集群,与大湾区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好为大湾区提供产业配套、设施互补和发展腹地。

近年来,茂名依靠原有的石化产业规模优势以及优质滨海资源,打造精细化工、能源、旅游等产业。随着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必然对新材料、新能源、高质量农产品、休闲旅游等领域产生大量需求,同时会产生产业外溢效应,这也给茂名的精细化工、能源、现代农业、旅游与大健康产业等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阳江则借助与大湾区时空距离较近的独特区位优势,打出了“卫星城”的概念。阳江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立足于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反向配套卫星城”,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卫星城”,着力打造大湾区“旅游休闲康养卫星城”,着力打造大湾区“联接粤西枢纽卫星城”,着力打造大湾区“营商环境相通卫星城”。

对于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来说,大湾区既是其产业输入地,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更好利用湾区市场需求,寻求产业互补共生,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市融入大湾区的共同目标。

产业“融湾”,揭阳瞄准了支撑服务大湾区的能源产业,布局“油、化、气、电、服”五大主导产业,以先进大制造催生大产业的集聚。

揭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以揭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全市全域“融湾建带”,把“湾”“带”机遇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聚焦产业对接,加快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互补合作格局。汕头在融“湾”过程中,强调重大项目导入。汕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创侨乡新优势,推动沿海经济带东翼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华北日报》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