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公告:著名美术片艺术家、一级导演、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动画片《黑猫警长》导演、编剧戴铁郎先生,因病于2019年9月4日19点25分去世,享年89岁。
戴铁郎先生。图片来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黑猫爷爷”去世的消息,很快在网络上刷屏。《黑猫警长》是真正影响了一代人的动画,也是开启了一个中国动画新时代的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5集,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仿佛贯穿了一整个童年。而那铿锵四声枪响打出的“请看下集”四个字,也让不少已经长大的成年人至今想起依然耿耿于怀。
而戴铁郎的一生,远不是“黑猫爷爷“这一个标签足以概括的。那是动荡坎坷,又充盈着倔强的天真与梦想的一生。
从“红小鬼”到“冷板凳”
1930年,戴铁郎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出生,父亲戴英浪是马来亚共产党执行委员。
受父亲的影响,戴铁郎从小就是根正苗红的“红小鬼”。在新加坡读书期间,戴铁郎和他的同学时不时组织义卖、捐款,散发写着“打倒侵略者”的宣传手册。1940年,英政府将戴英浪驱逐出新加坡。10岁的戴铁郎随家人一起回到了中国。回国后没几年,由于叛徒出卖,父亲被捕入狱,戴铁郎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时他在上海美专半工半读,白天开会、发宣传单、游行,晚上在灯下作木刻画。
再后来戴铁郎到北京学习动画,同学中有阿达(《三个和尚》导演)、严定宪(《哪吒闹海》导演)、林文肖(《雪孩子》导演)和胡进庆(《葫芦兄弟》导演)等。
《黑猫警长》进了学校以后,戴铁郎才发现,同学们大多已在美专学过动画的基本课程,基础扎实。为了赶上进度,晚上9点熄灯后,他就悄悄爬起来,借着厕所的光,给自己开小灶;休息天,同学们出去逛街,他也在寝室里继续学习。
由于早早参加革命工作,戴铁郎从小是许多当时大人物都认识的“红小鬼”。初进美影厂时,他风光一时,可美影厂在他最黄金的年华中却没能让他大展拳脚。进厂后不久,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开始了。父亲受“潘汉年案”牵连,“红小鬼”一下就变成了“黑小鬼”,冷板凳一坐就是二十多年。进厂23年,他没有担任过任何一部动画片的导演,直到潘汉年1982年得到平反,戴铁郎已经52岁了。
那些年里,和他一起进厂的同学们大展身手,作品屡获大奖,而他只能埋头做些幕后工作。戴铁郎晚年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这段往事,也坦承一开始的确心里不是滋味,但时间久了也就渐渐接受了。好在画笔在手,真心热爱动画的他也时刻准备着自己的创作。不能做导演,今日新闻,就埋头画画。在为著名的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画金鱼时,他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一共改了6稿。如今看他参与的作品,《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部部经典中都有他的心血。
《小蝌蚪找妈妈》
《牧笛》
《黑猫警长》的大器晚成和壮志未酬
历史的纷扰最终没有埋没戴铁郎的才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戴铁郎曾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黑猫警长》剧本的雏形: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以黑猫警长为主角的科普小故事给了他创作的冲动。
早年海外生活的经历,造就了戴铁郎在当时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眼光。但在美影厂尚处于“计划制片”的时期,《黑猫警长》做成系列片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厂里的支持。在选题被否定后,他自己改编剧本、设计场景,起用刚刚进厂的年轻人组建班底。
《黑猫警长》截图
- 全部评论(0)
特别提醒:《华北日报》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